撤出真定,是诸葛亮早就盘算好了的。
刘备目前挂名的是出守涿郡为都督,名义上只能管辖涿郡的军政。
即便黑山民归在了刘备名下也只能视为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而不能公然的跟袁绍叫板称:黑山民只能听刘备的不能听袁绍的。
在不能与袁绍公开翻脸前,适时的以退为进才能更好的趋利避害。
更何况:袁绍要的其实也只是个面子。
只要面子给足了,袁绍也不可能真的派高柔以外人去管理那十万黑山民,一不小心将那十万黑山民逼反了,袁绍的面子又没了。
诸葛亮恰到好处的利用袁熙将高柔给诳到了常山国,让高柔试守常山国法曹掾且行左将军府决曹掾事,也相当于在刘备和袁绍之间嫁接了个纽带。
高柔是个聪明人。
在诸葛亮的坦诚相告下,也不再多问。
在其位,谋其职,既然当了常山国的法曹掾又行左将军府决曹掾事,高柔就要将职责范围内的事办好,至于其他的,高柔不想管也管不了。
陶升则是满脸的遗憾,常山国有诸葛亮和没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
但陶升也明白,似诸葛亮这等奇才也不可能一直都留在常山国,能将诸葛亮在常山国制定的一系列流程规矩继续推行下去,如萧规曹随一般,已经是陶升的幸运了。
一个能治理天下的丞相之才给一个小小的常山国制定的流程规矩,足够陶升学一辈子了。
“诸葛军师今后若有空闲,可多来真定走走,只要我陶升还是常山相,便一定不会怠慢了诸葛先生。”
陶升拍着胸口保证,乱世中,多个朋友多条路,凡事也得给自己留条退路,以免今后走投无路。
诸葛亮轻摇羽扇,如常的温文儒雅:“只要陶相不嫌弃,亮今后定会常来。”
陶升更喜,有诸葛亮这句话,那这条退路也就走通了。
随后,陶升便命人准备酒宴,为诸葛亮饯行。
诸葛亮的行动很果断,抢在袁绍一行人抵达真定前便将诸事务移交给了陶升和高柔,随后带着张南离开真定前往中山。
关羽则是留在了真定统率那一万兵马,如此一来,刘备依旧只是奉命募练新卒及统率那一万兵马,而没有插手常山国地方事务。
等袁绍抵达真定城时,迎接袁绍的便是陶升和高柔。
“文惠何时来的真定?”
看到高柔,袁绍顿感惊讶。
高柔忙将受袁熙邀请入常山国以及试守常山国法曹掾且行左将军府决曹掾事,告知袁绍。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