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事实到底掌握了多少,比如仓储基地失火案和物资倒卖案,他作为一把手,难道就一点也不知情?”
汤维汉立正把周善财作为突破口,想要让鲍乾清再次陷入被动。
鲍乾清当然很快就明白了汤维汉的用意。
“维汉同志,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周善财和林翔是一伙的,所以才会在林翔即将暴露时把他停职的?从我调查的结果看,绝对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有疑问,可以让英杰同志开展更严厉的调查。不要认为周善财是我的老部下就有所顾忌,在大是大非面前,我是不徇私情的。”
鲍乾清很干脆地挑明了汤维汉隐藏的潜台词。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流言来自似是而非的猜测,但只要把事实摊开在桌子上,反而会让流言戛然而止。
汤维汉似笑非笑地发起新一轮攻势:
“乾清同志如果再早几年不徇私情就好了,民政厅也不会积累出这么多问题,也不会搞到震惊全国的地步……”
他的意思是说,正是因为周善财和鲍乾清存在私情,所以周善财才敢为所欲为,监督机制在周善财面前不起作用。
但是他的语速慢,节奏连接不紧,说的内容有些含糊,没有给鲍乾清沉重打击。
鲍乾清抓住这个缺陷,迅速抢断发言,输出自己的观点,把话题重新带回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所以,我也认为民政厅出了问题,我有领导责任,有了错就必须承认,不认账是不行的。二十年前周善财就是我的下属,我也不能不承认,我们之间的私交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才让我放松了监管,给民政厅带来了后遗症,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
鲍乾清如此主动承担责任,又让汤维汉措手不及。
汤维汉原本以为鲍乾清为了个人形象,百般抵赖不肯承认过错。如果这样的话,汤维汉就可以继续上纲上线批评鲍乾清。
没想到鲍乾清没按汤维汉的剧本演,可以不惜名声受损也干净利索地承认错误。
“关于这一点,我愿意在班子会上作出深刻的检查,也希望同志们不留情面地对我进行批评。我特别提出一个建议,鉴于周善财涉嫌重大违纪问题,他已经不适宜再做民政厅一把手,应该将此人坚决地撤下来。”
鲍乾清挥了挥手,颇有大义灭亲的决绝和果断。
他非常完美地带给常委们一种印象,他是敢作敢当的好领导。
汤维汉当然不能允许鲍乾清抢回主动权,又一次强行打断他的丝滑输出。
“我们先讨论民